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 首页
  • 农业资讯
  • 区域新闻
  • 农民致富
  • 法制民生
  • 政策法规
  • 信息公开
  • 招商引资
  • 文化艺术
  • 图说天下
  • 法制民生当前位置:中国农民网云南频道法制民生

    浅谈奶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途径和机制

    时间:2018-01-12 14:52     作者:小民    来源:未知    阅读: 次

    奶业是农区重要经济支柱产业,通过养殖奶牛,利用种植业各种产品,生产销售生鲜乳和活牛,获得经济收入;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同时,供应奶制品和牛肉,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奶业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来,各地奶业生产供应和市场消费出现了矛盾,整个奶业发展速度趋缓,呈现常态化,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一困难,就依靠科技创新,发挥地方优势,驱动奶业发展,谈谈创新的途径和机制。

    一、市场在扩大,发展前景好

    奶牛被称之为“朝阳产业”,奶牛能有效利用饲料植物,转化率高,从投产养殖到销售产品,时间短;从投资到收入,见效快。奶业发展有宽松的环境,一方面,国家出台实施 “学生饮用奶计划”、“中国小康牛奶行动”等政策,从学生抓起,培植消费群体,扩大市场,使奶业发展有长久的活力。另一方面,财政对标准化规模场建设给予资金扶持,优先使用土地,降低奶牛规模养殖准入标准。

    二、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

    (一)生产成本过大  面临严峻挑战

    市场竞争和环境保护,给奶业快速发展提出了挑战。随着市场全球化,国外奶制品进入中国,冲击国内市场;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奶制品质量有了新要求。因国内多数地区奶牛养殖诸多环节科技含量低,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国内牛奶生产成本高出国外1.1~2.1元/公斤;牛肉价格高出进口牛肉10.8~25.1元/公斤,产品没有竞争力。许多乳品企业进口奶粉,生产还原奶,减少收购当地生鲜乳,降低奶价。当地生鲜乳消售不畅通,奶价低,多数牧场养殖效益不佳,出现减少奶牛,停止养牛,改行转业,奶业呈现滑坡。各地愈来愈注视环保,加强养殖污染治理,实施禁养、限养,关闭禁养区奶牛场,不准新建扩建。

    (二)优良性状少,良种程度低

    各地都有奶牛品种,有一些优良性状,地方品种的牛奶和牛肉营养成分和口感优于国外。但缺乏高产优良性状,个体生产水平差距较大。虽然引进优良品种,实施改良,培育出新品种,而地方品种的优良性状退化,没有得到表现,优良性状少,不能把多种优良性状集中表现在一个品种上。地方良种优良性状没有得到利用,没有固定放大,产品优势不明显。

    (三)产品层次低端,中国元素较少

    国内奶牛养殖场户的产品是鲜奶和活牛,人要吃到奶和肉,需要到餐馆和厨房,有的还要消费者自己加工。生产者与消费者有较大距离,要求消费者有加工设施设备,还要掌握烹调技术,要到特定场所所消费。不能现成直接食用,使产品不能向更远市场销售。与快节奏,便利化,网购不相适应。奶制品虽然有便利食品,可产品成分基本上沿用国外结构,没有与中国人民群众的饮食习惯结合起来,没有把中国很多优秀烹饪工艺引入产品加工中;在原料方面,也没有加入把中国各地特有食材。

    四)适用机械较少,生产效率低下

    农区外出打增加,劳动力不断输出转移,农村老龄化加快,养殖区劳动力价格涨了又涨,奶业生产成本增加。多数地区以人力手工操作为主,工作效率低,牧草饲料种植、刈割、运输、加工要靠马驮人背。靠人力不能使草产品产业化,优质干草生产缺口,有些牧场长期靠进口,到较远的地方购买,价格较高。养殖粪污是较好有机肥资源,但量大臭脏,液态无形,运输、使用也是十分麻烦,人工清扫、施肥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以资源化治污增收。虽然一些养殖场购买了一些机械,有些不适用,有些环节仍人力完成;多数因机械价格高,买不起,用不起。

    五)产品进口较多,落后一个层次

    目前,奶牛业很多产品和技术都从国外进口,由于技术壁垒,所进产品和技术基本不是最好技术,而且引进后,没有配套设施设备,加上地区条件差异,使用后常达不到同等效果。长期技术跟进,使用商品代产品和二流技术,国内产品难以和出口地区产品没有较大优势,难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三、选准途径,实现跨越发展

    (一)发挥优势资源,开展综合研究

    开展地方奶牛和牧草饲料品种及优良性状调查,对野生植物饲料特有成分及功效研究,调查民间名食、特产、优质产品及加工技术,对产品特有优良成分和较好加工工艺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二)采用现代技术,开发优势产品

    根据地方良种生产养殖方式,名食、特产、优质产品及加工技术原理,采用现代技术,把民间式、作坊式加工,改为工厂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进行综合开发,生产旅游产品,婴幼儿食品;直接,便利,营养,时尚。风味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和口味,满足旅游业和快餐业,达到不同年龄人群要求。使用当地食材,突出中国及地方特色元素。

    (三)研发机械机器,规范高效生产

    研发各种机器设备,实现牧草种植、收割、烘干生产干草机械化,可在山地,坡地,水田使用,适用耐用,价格不高;给家庭牧场研发机械,机械配制、饲喂奶牛日粮,机械清粪、运输、抛洒粪污。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成本,显著提高单产。研发乳扇和乳饼加工、炸、煎机器,生产牛肉干、卤牛肉、地主特色食品。以机器代替手工,提高效率;以工厂代替作坊,规范生产,产品均质,便于监控,安全卫生,达到标准化。

    (四)消化吸收总结,建产自有体系

    经过多年进口产品,引进技术,经过使用,培育出了一批新品种,有一定生产水平,优良性状基本稳定,一些技术已成熟,技术团队得到建设,有承担技术攻关的条件和能力。对现有技术全面总结,把原来自己有的优势融入产业中,加以巩固,自成技术体系,把特色变为优势,强化竞争力。

    (五)优质干草生产,培植草品产业

    推广燕麦、大麦、青稞种植生产干草技术,培育高杆、多叶、耐旱品种,解决优质干草供应严重不足制约奶牛高产突出问题。加大粮改饲,把生产籽实改为利用茎叶,引导草品加工,上市交易,培育草品产业。

    四、扶持鼓励,建立长效机制

    (一)政策支持,资金扶持

    每年安排一批项目,开展技术攻关,题课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专利成果,建立试验示范,进行技术转化,变为生产力。降低专利、成果申报认定准入门卡,激发万众创新的活力。

    (二)研产结合,放大技术

    鼓励研究院所、大学院校、科技部门的真才实学人才,带头承担技术创新,与养殖场业主、食品加工作坊、烹饪能手合作;允许可带薪建场,给予土地使用、贷款优惠;开展开发和技术攻关,地方优良技术放大改进,使名、特、优产品生产规模化,及早投放市场。

    (三)实用有效,连续持久

    先选实用易行,见效快,投资小的项目,再选较难最难课题。把科技创新工作列入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重点工作,列入职称晋升考核主要范围,给职得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制定科技创新近、中、长期规划,有具体可行措施,形成制度化,不得中断,要连续实施。

    (四)拉长链条,相互促进

    把出售初级产品和活牛为主,改变为深精加工;生产有机奶、婴幼儿奶粉、雪花牛肉、白牛肉高端产品;用牛粪生产有机肥,培育食用菌,生产汽油。与种植业,绿色产业结合,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中国农民网·云南频道——三农资源整合推广平台
  • 首页
  • 农业资讯
  • 区域新闻
  • 农民致富
  • 法制民生
  • 政策法规
  • 信息公开
  • 招商引资
  • 文化艺术
  •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