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渔活水转型升级

时间:2018-01-08 17:0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 阅读: 次

韩超

  2017年,全国1—9月渔业产值7104.3亿元,同比增长8.04%。效益增长的同时,渔业实际上在做“减法”,据20个渔业主产省份统计,捕捞水产品产量同比下降4.72%,同比回落6.72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正是渔业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

  2017年,全国渔业系统坚持“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总目标,瞄准提高渔业质量效益发力。渔业养殖结构调整加快,各地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推进养殖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名优水产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推广力度加大。渔业绿色养殖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深水网箱、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集装箱养殖等养殖方式发展迅速,渔业科技贡献率保持在58%以上。

  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渔业发展中得到全面彰显和落实。渔业资源养护成效明显,渔船船数和总功率“双控”制度、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新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和代号为“亮剑2017”的五大专项执法行动,将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和修复引向深入。

  休闲渔业正在兴起,海洋牧场蓬勃发展,渔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产业更绿、效益向红。

  渔业资源养护

  截至2017年8月底,全国共减船4054艘、压减功率33万千瓦,完成了下达的分年度减船任务。2015年至2019年,我国计划减船2万艘、压减功率150万千瓦。

  通过实施以“亮剑2017”为代号的五大专项执法行动,今年沿海共排查涉渔“三无”船46000多艘,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7000余艘、“绝户网”40余万张(顶)。

  农业部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全国30个省(区、市)共举办大型增殖放流活动400余场,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超过50亿尾。

  稻渔综合种养

  2017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增加超过500多万亩,总面积达2800多万亩,带动农民增收超过500亿元。

  绿色发展是稻渔综合种养的内在属性。稻渔综合种养可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减少面源污染,促进生态改善,是实现水稻生产“一控两减”的重要方式。根据测试情况,最少的示范点减少化肥用量21%,最高的示范点减少80%;农药用量最低减少30%,最高减少50.7%。

  稻田综合种养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由于稻米和水产品品质优良,稻米价格普遍较普通稻米高出50%以上,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至少高一倍以上,有的高5—6倍。综合来看,稻渔综合种养亩均增效1000元以上,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亩均至少增收2000元,平均在4500元以上,多的有1万多元。28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一年为农民增收超过500亿元。

  伏季休渔

  2017年初,农业部调整了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不仅休渔时间延长、范围扩大,执法力度也空前严格,被称为“史上最严休渔季”。

  休渔的资源修复效果明显,一是开渔前渔业资源数量明显增加,二是渔业生物群落和主要经济鱼类有所改善,三是幼鱼补充能力明显提高,四是休渔期间渔场休渔环境得到了休养生息。

  伏季休渔促使渔业收益增加效果明显,渔业成本支出减少明显。广大渔民对新的伏休制度的支持率达到84%。

  休闲渔业

  2017年,休闲渔业与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资源环保融合发展,1—3季度实现产值343.74亿元(不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青海省),接待人数1.31亿人次,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发展势头,逐步成长为延长渔业产业链条、渔民增收致富、渔业提质增效的新途径,成为全国渔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展望 2018

  未来我国将聚焦转型升级水产养殖业、调减控制捕捞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养护水生生物资源、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提高渔业安全发展水平等六大重点任务;

  提升水产品供给、创新驱动、风险保障、依法治渔、信息服务、共享富渔等六大能力建设;

  推进现代渔业种业、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能力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渔政渔港基础设施、渔业装备现代化与安全保障、远洋渔业综合保障、渔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智慧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十项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