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农民网 > 农业资讯 > 农业致富 > 正文

巢湖市稻渔综合种养助农增收

时间:2017-09-11 10:46 来源:中国渔业报 作者: 阅读: 次

  “自2015起,我在自己的200亩稻田里搞了稻虾综合种养,后来又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朝这个路子发展,现在成员已有30多户,稻虾综合种养总面积有3000余亩。合作社统一购苗、统一操作规程、统一销往北京等地,销售价格每斤高于本地市场价3元。”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东大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程二平说。

  笔者从安徽省农委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90万亩,同比增加20万亩,今年底有望突破100万亩。

  面积扩增快

  “目前,全市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21万亩。”巢湖市水产局局长冯文和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每亩可生产水稻500公斤、龙虾100公斤左右,增收2000元左右,每亩减少农药、除草剂3公斤以上,少施化肥20公斤以上。

  “稻渔综合种养,通过水稻栽培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的对接与集成,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安徽省农委副主任陈卫东表示,去年安徽省出台《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实施意见》,今年安排了300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各地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稻渔综合种养规模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90万亩。他同时指出,从面上看,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虽然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但仅占适宜面积的20%。

  此外,据安徽省渔业局调研分析,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0亩以下的农户占八成左右,近一半的农户没有参加合作社或协会,组织化程度低,意味着综合种养所需资源分散、集中度不够,难以在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形成合力,对稻渔综合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等均构成制约。

  稳粮是前提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首先必须确保水稻不减产。”安徽省渔业局局长陈静宏特别提醒,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要严格遵循边沟、鱼凼面积不超过10%的比例。安徽省水产总站试验证明,沟凼面积在10%以内,基本能够保持单位面积水稻的正常穴数,确保亩产500公斤,而且小龙虾有足够的食物来源。各地对渔沟面积过大、影响粮食生产的现象必须坚决纠正。

  “从现有情况看,稻渔综合种养有稻虾、稻鳅、稻鳖、稻鱼、稻蟹等多种模式。优先发展哪个模式,重点养殖哪个品种,主要看市场。要坚持市场导向,优先发展适销对路、市场前景看好、综合效益好的品种。”陈卫东告诉笔者,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消费人群剧增,国际市场消费长期看好,小龙虾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价格逐年攀升,稻虾综合种养效益很好。安徽省是全国小龙虾的主要产地,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小龙虾年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位。专家预测,仅国内小龙虾年需求量达200万吨,2016年全国产量是90万吨,缺口达110万吨。从安徽省现状看,稻虾综合种养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占比在90%以上。要紧紧抓住小龙虾市场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把稻虾综合种养作为重点大力推广。

  加大政策扶持

  稻渔综合种养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安徽省农委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粮食、渔业绿色攻关模式等重点支持范围,重点支持示范基地建设、良种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技术研发推广。农业部从今年开始大幅度调整各类专项资金,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两区一园”建设,每个最高可补助1亿元,渔业部门将积极争取将稻渔综合种养内容纳入其中。

  据悉,安徽省农委正在与省财政厅积极沟通,争取2018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各地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形成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把稻渔综合种养纳入农业保险范围给予支持,进一步健全风险保障机制。

  安徽省现有稻田3000万亩,每年有不低于500万亩的低湖田、冷浸田和冬闲田适宜稻虾综合种养。而目前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仅90万亩,发展潜力巨大。“要继续深入实施双千工程,示范推广一批先进技术模式,示范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模式。到2020年,确保建设百亩示范点2000个以上、千亩示范片200个以上、万亩示范区20个以上。从今年起,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活动,力争到2020年面积达到200万亩。”陈卫东说。  

    冯长福 刘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