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农民网 > 农业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振兴乡村发展新动能

时间:2017-11-23 10:09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 阅读: 次

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振兴乡村发展新动能——

千年石柱苦黄连开启甜蜜事业

黄连种植的发源地之一、位于海拔1900多米的石柱县黄水镇大风堡村。杨伦摄

  本报记者 郑惊鸿

  小时候,但凡腹痛泻痢、口舌生疮,喝下一碗黄连,苦痛顿消。没想到良药黄连,成材竟然要历经2年的育苗、5年的精心栽种和收获后的72道工序才能入市。正是立冬时节,记者走进久负盛名的黄连之乡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真切感受到这个今年刚刚入选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石柱千年黄连生产系统,正在给一方百姓带来甜蜜的生活和幸福。石柱县委、县政府要以黄连这个我国千年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引擎,在十三五期间积极打造“康养石柱”,以绿色崛起,聚集多方资源,推动产业系统全方位融合发展,振兴石柱乡村,让苦黄连成为石柱百姓甜蜜生活的大事业。

  得天独厚优势,永续发展古法

  石柱县是我国革命老区,武陵山区国家级贫困县,还是黄连原始产地,国内外著名的黄连之乡,其黄连种植与商贸历史悠久。黄连最早见于东汉《神农本草经》,长江流域几乎各省都有,但唯有石柱以品种优、产量大而闻名天下,自古就是朝廷贡品,据文献记载,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石柱上贡黄连10斤。而石柱大规模人工栽培黄连始于元末明初,迄今约700年。明代中期石柱黄连的栽种技术已很完善,明代后期石柱黄水坝场已成为我国黄连集散地。

  黄连种植,要求严苛,而石柱县种植黄连得天独厚,境内有70万亩海拔1000-1900米的山地适宜种植。走进石柱县海拔1900多米的大风堡万胜坝,长期在石柱乡间调研的西南大学田阡教授指着层林尽染的长青大树告诉记者,这里是石柱黄连种植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石柱连农就注重保护生态平衡,采取种连还林方式,留下了这片富饶的森林。地理条件制约着黄连的品质,根据黄连生长特性,连农会选择海拔1000-1800米之间的喜阴、喜肥、喜水的阴山或日晒时间短的半阳山,且土壤腐殖质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腰林下搭棚种植。“栽连必栽树,起连还山,永续轮作”始终是石柱连农祖祖辈辈的家训。黄连育苗要2年才能完成,之后搭棚移栽,连农遵循古制都会在砍伐的每棵树下搭建棚桩旁栽下一棵树苗,黄连5年才能收获一茬,种下的树苗基本成林,10年两茬后就不能再种黄连,要经过10年修复才能再种黄连,树木和黄连一同生长,还起到了给黄连遮荫的效果。20年树木早已郁郁葱葱,如此往复连农得以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利用。至今,石柱县境内16个乡镇种植黄连5.76万亩,9个核心乡镇依旧沿用的是传统的“搭棚遮荫、掘洞藏种、挖坑炕连、竹笼脱毛”等种植和加工方法,也因此使石柱黄连传统生产系统呈现出包括由生物、地文、天象、水文等组成的多样化的农业自然景观,和由历史遗迹、民俗风情、史事传说等人文景观。

  全球市场晴雨表,户均收入3万元

  300多年前就是商贾云集的黄水镇,如今以其土家族特有的俊逸灵秀城镇布局和新兴的康养休闲吸引着八方来客。走进“中国黄连市场”,读着大门口醒目的长对联:“生长两千多天沐雨雪风霜经历春夏秋冬,世居六百余年属正品地道普救东西南北。”县人大主任李燕明自豪地说,种黄连很辛苦,从育苗到收获要历经7个春夏秋冬2000多个日夜,但高海拔的山地使得自古以来栽种黄连成为石柱农民唯一的生计,种出的黄连可以说是天下最道地的。市场自1984年建设以来,东西南北的各地客商每天往来不绝,是中国最大的黄连市场,也是全球黄连的晴雨表。石柱黄连原料产量占全国的60%,市场交易量占全球的80%以上,年交易额5亿多元,在黄连市场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只要我们这里黄连价格波动,全球黄连价格就会跟着变化。目前,石柱年收黄连1万亩,年产黄连3000多吨,3万多农民、500个经营者共享着黄连红利。去年石柱县种植黄连的农户收入5亿多元,户均收入3万元,主产区农户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今年前三季度黄连上市总量3652吨,成交量3164吨,交易总额42亿元。

  问计专家把脉发展,实现从药用到厨用跨越发展

  为深耕黄连产业,近年来石柱县积极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连生产、科研和教学基地,申报技术发明专利27项,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4000亩,建起了黄连种质资源圃,积极培育黄连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石柱黄连,这个土家族特产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后,农民种植黄连的收益也得以大大提高。但如何把这个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千年国药道地黄连发扬光大,让黄连这个支柱产业在富裕农民的同时富裕石柱全县?在党的十九大召开20天后,借着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在石柱县召开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之机,县委、县政府召开石柱黄连遗产保护与发展专家咨询会,邀请长期从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的知名专家到石柱考察并问诊把脉。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重庆石柱黄连生产系统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石柱土家族农民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千百年来石柱黄连生产成为产区农民的生计来源,进一步保护传承发展黄连传统生产系统,对武陵山区脱贫致富意义重大。守住并光大老祖宗留传至今的这份宝贵活态遗产,深入挖掘其丰富价值,传承弘扬中国中药文化,开发拓展农业遗产多种功能性,需要政府、农民群众、科研机构、社会企业等共同努力,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主席闵庆文建议,当务之急应充分利用好自治县的特性和权利,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形成多部门、多学科协同配合开展研究保护的工作机制。闵庆文提醒,对于现代意义上的传承要更多地挖掘传统技术和传承的文化内涵,特别要区别遗产地黄连产业和一般地域产业的价值,注重开拓农业文化遗产的高端市场,并让遗产地的农民真正从中获益。目前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还没有中药材类型,希望能在“世遗”的大家庭里看到石柱黄连。

  农业文化遗产,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我国著名生态专家骆世明教授说,传统农业中的优秀精华对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建议应系统梳理黄连生态种植系统700多年的经验,揭示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借鉴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农业方法及其巧妙的机理,建立激励机制,挖掘更多黄连系统中的民居、服饰、饮食以及婚丧嫁娶上的独特文化,让传统生态智慧为今天的生产、生活服务。

  新中国第一位农学博士、农业部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曹幸穗研究员说,石柱黄连不仅在国内有定价权,对世界黄连市场上的价格能产生影响,这样的农产品在我国并不多。建议加强对独有品种资源的保护,进一步挖掘黄连人类文化遗产的价值,特别是挖掘黄连的医药文化价值以及其对人类疾病预防的贡献,实现从药用到厨用的跨越。

  光大道地国药,让遗产成为振兴乡村新动能

  石柱县县长左军感谢各位专家对保护发展石柱黄连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真知灼见。他表示,下一步石柱县将用3年时间,瞄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这个目标全力冲刺。将按照各位专家的意见,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及相关生产方式、生物多样性、知识体系、文化多样性以及农业景观的发掘、保护与开发力度,建设“重庆石柱黄连种植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基地;大力发展以黄连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农业,完善去年提出的“发展康养产业,发展康养经济,建设康养石柱”发展思路,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建设黄连遗产旅游景观,打造出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高品质旅游景点;加快推进黄连产业园区建设,拓展产业的多功能性,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黄连精深加工发展;加快推进黄连系列专利技术开发,聚集多方资源,推动黄连全产业链体系全面融合发展;增加连农收入,让黄连这个文化遗产成为振兴石柱新动能,把苦黄连建成石柱绿色、甜蜜的大事业,打赢扶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