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农民网农产电商 正文

预计2018年夏收前小麦价格将会由强转弱

时间:2018-01-05 21:49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中国粮油信息网  阅读: 次

2017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整体重心维持高位,市场价格强势依旧。小麦质量高、产量高、价格高可以说是市场最为明显的三个关键词。预测2018年夏收前的小麦市场,虽气候的变化、区域性的供需或会使市场出现阶段性波动,但在供给整体充裕及政策底价下调的大环境下,小麦价格由强转弱的概率将会逐步增大。
  一、2017年国内麦价呈“V”型走势


  【12月份】主产区小麦价格高位略现回调。进入12月份以来,随着前期成交的政策性粮源不断进入市场,市场的供需偏紧矛盾有所缓和。主产区小麦价格整体高位运行,华北局部价格出现小幅回调,苏皖小麦价格基本维持坚挺。截止12月底,河北石家庄地区新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62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新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63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新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62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新普通小麦进厂价格为259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新普通小麦进厂价格为2610元/吨。从区域上看,华北普通小麦价格已基本上趋平或略低于上年同期,苏皖地区价格已大大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二、2017年国内小麦市场特点分析
  处于供给侧改革推进期的粮食市场,注定不会平凡。2017年的小麦市场行情并不逊于上年,其运行特点亦有所翻新。
  1、集中收购期小麦收购数量低于上年
  2017年夏粮小麦收购,由于主产区小麦质量普遍较好,各市场主体汲取上年教训,入市收购较为积极,市场化收购程度较高。虽然国家在主产区六省全部启动托市收购,但由于价格原因南北收购状况不一,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同比较上年减少明显,导致总体收购数量也低于上年同期。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9月3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7206万吨,同比减少376万吨。其中:河北收购579万吨,同比减少258万吨;江苏收购1242万吨,同比增加90万吨;安徽收购989万吨,同比减少66万吨;山东收购1085万吨,同比减少68万吨;河南收购2304万吨,同比减少51万吨;湖北收购252万吨,同比增加7万吨。
  2、南北小麦价格走势相对均衡
  上年夏收由于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主产区部分地区小麦质量受损严重,尤其南方麦区小麦质量普遍偏差,导致小麦价格区域性走势分化明显,南北小麦差价一直高达100元/吨左右。由于华北地区小麦质量较好,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用粮企业一度到河北、山东采购小麦,市场出现了粮源“倒流”的反常现象。今年主产区小麦质量普遍较好,南北小麦价格走势相对均衡。12月底,河北、山东普通小麦进厂价格在2620—2630元/吨,江苏、安徽进厂价格在2590—2610元/吨,几无差价的市场行情,使得今年跨区域性小麦采购的现象大大减少。
  3、产区优质强筋小麦行情好与上年
  今年夏收期间,优质强筋小麦价格相对于普麦虽略显逊色,但后期的上涨速度有所加快,整体行情仍然好于上年。截止12月底,藁优2018河北石家庄地区进厂价格为2870元/吨,郑麦366河南郑州地区进厂价格为2880元/吨,济南17山东菏泽地区进厂价格为2890元/吨,高于上年同期70—130元/吨。当前优普小麦差价为240—260元/吨,高于上年同期120—130元/吨。
  4、临储小麦拍卖成交两头强中间弱
  今年夏粮上市以前,由于小麦市场价格较高且市场粮源偏紧,国家临储小麦成交较好。但新粮上市以后,由于临储小麦性价比低于新麦,制粉企业生产多以新麦为主,参与拍卖的积极性不高,国家临储小麦拍卖成交又重新滑落至较低水平。进入10月份以后,由于小麦市场上市量阶段性减少,再加之小麦价格不断上涨,部分地区制粉企业已开始购入拍卖粮以满足生产需求,国家临储小麦成交日趋好转。初步统计,2017年国家临储拍卖共投放小麦10630.63万吨,成交810.53万吨,平均成交率为7.62%。分阶段看,1—5月份,投放小麦5088.49万吨,成交688.20万吨,平均成交率为13.52%;6—9月份,投放小麦4747.7万吨,成交34.49万吨,平均成交率为0.73%;10—12月份,投放小麦794.44万吨,成交87.84万吨,平均成交率升至11.06%。
  5、饲用小麦消费较上年明显减少
  2016年主产区部分地区小麦受灾较重,市场芽麦偏多,品质整体偏差。同时小麦上市初期开秤价较低,使得大量低质量小麦流入饲用领域,饲用消费数量在700万吨左右。而2017年主产区小麦质量普遍较好,且小麦玉米比价始终保持在较高位置,小麦替代玉米进入饲用没有优势,饲用小麦消费较上年明显减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7/18年度小麦饲用消费总量为50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00万吨,减幅30.8%。
  6、内外差价较大刺激小麦进口
  2017年全球小麦市场供给充足,出口竞争激烈,美国CBOT小麦期货3月合约年收报4.08美元,年线收涨近5%,结束了因全球库存庞大而连续四年走低的颓势。据监测,12月下旬,2017/18年度美国软红冬麦到港完税价与广州港国产红麦平均价差为957元/吨,硬红冬麦到港完税价与广州港国产小麦平均价差为1190元/吨。由于内外小麦价差较大,贸易商进口利润丰厚,本年度以来我国进口小麦数量处于高位。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11月我国进口小麦15.58万吨,环比减少60.3%,同比增加465.4%。1-11月累计进口小麦411.57万吨,同比增长30.79%。
  预计2018年夏收前麦价将会由强转弱
  新年伊始,从近来的小麦市场运行状况来看,对于春节前的小麦价格,当前预期基本以稳为主,市场的变数已经不大。2018年夏收前的小麦市场,虽气候的变化、区域性的供需或会使市场出现阶段性波动,但在供给整体充裕及政策底价下调的大环境下,小麦价格由强转弱的概率将会逐步增大。
  第一、 春节前小麦价格将会以稳为主。近段时间以来,受政策性成交粮源不断进入市场及部分贸易商节前出货增加的影响,市场供需矛盾逐步缓和,华北市场就出现了降温迹象,这或预示着高点的小麦价格已基本触顶。
  一是节日市场国家调控力度加大。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共同下发2018年“两节”和“两会”期间粮油市场供应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针对节日期间市场需求旺盛等特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粮源组织调度,确保市场原粮充足和成品粮油不断档、不脱销。随着国家竞价交易平台小麦投放量和成交量的不断放大,将会大大缓解市场的供需矛盾,抑制小麦价格上涨预期。
  二是贸易商选择节前麦价高点出货数量增加。虽然当前流通市场小麦粮源已经有限,但部分贸易商及粮库仍存有一定数量的小麦。面对国家市场调控力度的加大,一些存粮贸易商会担心后期小麦价格发生变化,大多仍会选择在价格处于高位时出手库存,12月份以来华北贸易商出售小麦积极性的提高也基本反映了这一心态。
  三是终端市场需求难以出现大幅度的增长。由于消费者对面粉的采购相对理性,节前这一时段的市场总体行情也大体稳定,节日效应对市场的影响已不是十分明显,近年来“旺季不旺”的行情已屡见不鲜。从往年的经验看,寄希望于节日需求的增加来拉动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已不现实。
  第二、春季市场一般面临压力相对偏重
  每年的春季,是我国小麦小麦市场压力相对较重的时期。由于市场节日消费已过,一旦市场各供应主体增加小麦上市量,市场极易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局面。一方面,市场供给将会保持充裕。一是国家临储小卖库存依然高企,政策性供给并不缺粮。初步统计,目前国家临储小麦(含2017年产小麦)剩余库存量约7950万吨左右,同比高出1400万吨。虽然国家临储小麦库存分布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但市场供给整体并无担忧。二是国储小麦轮换数量将会增加出库。春节过后,多数储备企业将会启动国储小麦轮出计划,一些地方储备为推陈储新也将会抓紧时机进行轮换出库,届时市场的供给相会增加。三是尽管当前农户及贸易商小麦余粮已经不多,但估计在新粮上市前仍会出净手中小麦。另一方面,节后市场消费拉动相对减弱。通常春节后是面粉消费的淡季,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面粉销售旺季与淡季的区分并不十分明显。就笔者之见,节后随着农民工陆续外出,大中专学生陆续返校,面粉销售速度虽不及节前,但也不会明显降低,小麦价格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不过进入5月份以后,市场将再次面临新粮上市的压力。
  第三、政策底价下调对市场的影响将会逐步体现
  上年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8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较2017年下调了0.03元/斤。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自2006年开始实施, 2008年—2014年连续7次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尔后又连续三年持平。2018年国家在完善小麦最低收购政策的道路上踏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说明政策对市场支撑力度呈现减弱趋势。按照政策的执行期限来看,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价格下调对市场的影响效应将会在2018年逐步体现。
  第四、 天气变化将会持续受到市场关注
  据气象遥感监测,与上年同期相比,2017年秋播以来冬麦区阴雨和低温导致小麦长势持平或偏差。其中持平比例为73.5%,偏差比例为21.3%。近期田间调查也显示,部分冬小麦群体密度和个体长势较常年略偏小。天气变化历来是影响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受春季旱情的影响国内小麦市场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阶段性波动,尤其期货市场显得更加明显,天气的变化容易引起市场的炒作。由于气象条件变数不定,一旦小麦生长受到不利天气影响,市场将会随市场主体心理的起伏而出现波动,估计新麦长势及天气的变化在夏粮收获前将会持续受到市场的关注。

(中华粮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