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农民网 > 绿色农业 > 正文

山东德百集团:打造特色小镇 做好乡村生态旅游大文章

时间:2017-09-19 10:0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 阅读: 次

  本网记者 杨志华

  当前,“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国家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在新时期、新常态下的“新举措、新模式”。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实现“三农”发展的再突破,特色小镇建设成为重要的载体,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山东德百集团根据德州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地方特色乡村旅游集聚区的要求,借助自身信誉、资金、客户等资源优势,积极转型升级,打造特色新型生态旅游产业,筹划建设了夏津德百温泉度假村和德百旅游小镇项目,在全力做强做大文化旅游板块,培植企业加快发展新动能的同时,更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德百旅游小镇(椹仙村)鸟瞰图

  就地取材,融入本土文化小镇才有“根基底蕴”

  发展特色小镇,资源是依托,特色是优势。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冲积平原,素有“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之美誉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便坐落其中,公园景区总面积12.8万亩,森林覆盖率62.8%,林木资源有55科117属210种,以椹树、梨树、桃树居多,夏津也因而有“中国椹果之乡”之称。利用独有的平原地区资源优势,依托大旅游,打造旅游特色小镇,是夏津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驱动。

  文化为魂,景区才有内涵。夏津历史悠久,春秋时期是齐晋赵会盟之要津,隋末有窦建德点将台,清末有当地县令朱国祥大力普及种植桑椹才有今天的桑椹文化资源。“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夏津县温泉度假中心均为4A景区,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独特的优势和资源都助于打造景区。”夏津县副县长于春峰说。

  “建设旅游小镇一定要在独特性、唯一性上做文章,夏津县有全国独具特色的古椹树群落,所以要在椹文化、椹产业发展方面做足文章,一方面集地方传统小吃、传统生产工艺作坊、桑椹文化展示及文化演艺等多种业态为一体,让游客游有所感、品有所需、住有所求、娱有所乐、来有所得;一方面引入当地手工业坊、制造产业,做强产业链,提高小镇的产业集聚、配套、融合发展的综合实力。”德百集团副总经理、温泉与旅游小镇总经理张林也认为。

  “温泉度假村及旅游小镇景区的建设并不是单纯的“废‘旧’造新,破‘旧’立新”式的开发,而是充分利用古道遗迹的生态、文化资源,走了一条“变‘旧’为新、利‘旧’创新”的新旧转换、互相融合的道路,为这片历史悠久的黄河故道带来了全新的旅游文化气息,更为这片历史古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和动力,让黄河故道走向更加健康持续的全新发展之路。当前德百集团打造的最具特色的集地方小吃、民俗体验、桑椹文化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德百旅游小镇,将会成为夏津乡村生态旅游一张靓丽的名片。”夏津县副县长于春峰言道。

  据悉,德百集团首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夏津德百温泉度假村已于2013年底建成开业,3年来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养生休闲旅游,极大地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该项目被评为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被山东省发改委评为“山东省服务业特色小镇”的德百旅游小镇于今年全面开工建设,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

  德百温泉度假村一角

  精心运营,融入现代理念小镇才有“生机活力”

  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就是小而精、小而美。从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立足于产业提升、多功能融合、人居环境的优化等,加强统一规划和精心设计,使之成为农村发展的新亮点,农民生活的新家园,城市居民旅游度假的新去处。

  特色小镇的建设,尤其要注重“商、旅、文”三者的相互融合,要在做好商业运作,主打旅游品牌、发掘文化底蕴上做文章,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思维,在如何解析利用旅客消费行为大数据上下功夫,做到“商、旅、文”三者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小镇建设才能适应潮流所需,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9月8日,记者在夏津德百温泉度假村遇到了来自潍坊、淄博两地疗休养的一线职工,他们对黄河故道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风景,以及温泉度假村的优美景色和优质服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负责组织该活动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还会组织更多的一线职工来温泉进行疗休养活动。德百温泉度假村已于2016年被山东省总工会列为职工疗休养基地。

  2013年底,由德百集团投建的首个文化旅游项目——夏津德百温泉度假村开业运营。作为镶嵌在总面积12.8万亩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景区内的一颗明珠,用“小而精、小而美”来形容她再恰当不过。

  据悉,夏津温泉度假村一期开发占地675亩,项目包括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景观园林、大观园生态餐厅、室内温泉、室内游泳馆、大型室外温泉、养生馆、三百生态游乐园、颐养中心等项目。每个项目都体现了德百人的匠心独运和努力汗水。比如,室外温泉区的56个温泉池是度假村里最大的亮点,象征着56个民族大团结。温泉泡池里,泉汤潺潺,微烟渺渺,每一个温泉池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和功效,人们在泡温泉的时候,既可以保健养生又能锻炼身体。

  自2013年底开业以来,德百温泉度假村很快得到了广大游客认可,旅游旺季时日客流量达到数千人次,客房全部住满,“项目运营成功得益于对旅游项目的集中包装开发,并制定了‘旅游+体育’‘旅游+养老’‘旅游+生态体验’‘旅游+会议培训’的思路,举办了马拉松半程赛、京津冀轮滑赛、水上音乐节、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在为温泉度假村聚集了人气的同时,更为旅游小镇今后的发展预热了生机与活力。” 德百温泉度假村总经理张春雨说。

  德百温泉度假村温泉池一角

  惠及民生,融入为民情怀小镇才有“源泉动力”

  改革转型要为民生、顺民意、得民心,特色小镇建设也不例外。特色小镇建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做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背井离乡式的打工致富不是农民真正的意愿,安居乐业式的就地生财才是农民真正的幸福所盼,才是新农村建设真正的春天”。

  “当时在一片杳无人烟的黄沙地上投建一座耗资数十亿的生态旅游项目,我们对于该项目社会效益的考虑要比它的经济利益多得多。”德百集团董事长杨维星说。德百集团作为全国商业服务业十佳企业,是德州市商业龙头企业,但对如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大型旅游项目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集团领导班子定下一个基调,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实干成就梦想,主打生态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在全国独树一帜的旅游景区,以景区的发展让农民得福祉,让职工享福利。

  金秋时节,走进德百温泉度假村,犹如走进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树木葳蕤,硕果飘香,亭台楼榭点缀其间,巧妙布局,让人流连忘返。“3年前这里可不是这样,道路泥泞、杂草丛生,特别是春天风沙很大,当地百姓形象地比喻说‘一年吃一个坯’。”张林介绍说,“德百温泉度假村项目建设期间,我一直盯在现场,当时正值夏季自然条件很艰苦,特别是一下雨车辆进不来出不去,但我们全体人员日夜坚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在一马平川的鲁西北平原地区建成了一座有山有水的、风景秀丽的温泉度假村。”

  “成功的企业家是小镇建设的主力军,实践证明,我们选择与实力雄厚的德百集团合作,建设以温泉度假村、旅游小镇为特色生态旅游小镇,确实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开辟了一条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夏津县委书记才玉璞介绍说。

  今年31岁的门岩是德百温泉度假村保卫部经理,他的家就在紧临度假村的后屯村,“德百温泉度假村项目建成运营以来,给附近村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路修通了,公交车开到了村口,度假村的员工中大多都是附近的村民。”

  在采访中,记者走进了在景区路边的一家椹果产品商店,“我就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家里承包着几亩果树,原来这里环境恶劣,路难走果难卖,一年下来没几个收成。度假村建好了之后,路也平了人也多了,家里种的桑葚、梨、桃瞬间也不愁了销路。我的媳妇就在度假村前厅上班,经过德百的培训和锻炼,我家这个农村小媳妇也成了大企业的白领了,家庭收入比原来翻了几番。”商店王经理谈起度假村建立给自己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时,笑得合不拢嘴。

  当前,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大势所趋,培育特色小镇逐步成为引领新型城镇化的“特色担当”,在今年的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特色小镇”的工作要求,明确了“打造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美丽特色小镇”的工作任务,德百集团积极响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一个有力抓手,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健康发展再造新动能;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德百旅游小镇(椹仙村)未来一景

  据介绍,作为德百温泉度假村姊妹篇的德百旅游小镇明年上半年开业后,可提供创业岗位500个以上,并带动当地椹产品加工和椹文化开发,形成特色产业链条。德百温泉度假村以及旅游小镇的建设,把现代农业、现代生活方式、新兴产业、现代管理模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要素集聚为抓手,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的功能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小镇,用新载体促进三农新发展。

 

(责任编辑:)